美国国家质量奖提出了11项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,共同构成卓越绩效模式的哲学理念体系,贯穿于卓越绩效准则的各项要求之中,是全球大量优秀、卓越企业价值理念的结晶,是浓缩的卓越绩效准则,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特征的体现。
1、远见卓识的领导
在ISO 9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将“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”列为第一项,是因为ISO 9000重在顾客满意;卓越绩效模式将“远见卓识的领导”列为第一项,是因为“领导”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和追求卓越的第一要素。
“远见卓识”意味着领导要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,即确立和沟通组织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,平衡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要,并营造激励员工贡献、创新、学习和发展的文化氛围。
“远见卓识”还意味着领导要确立组织的战略、体系和方法,评审组织绩效,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,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。
“远见卓识的领导”还要求领导诚信自律,保护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的权益;率先垂范,遵守道德行为,履行公共责任和给予公益支持。
2、顾客驱动的卓越
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由顾客来评判的。因此,必须向顾客提供差异化、零缺陷的产品和服务,建立稳定、优质的顾客关系,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,不断增进顾客满意和忠诚,提高组织绩效。
“顾客驱动的卓越”是一个战略性的概念,意味着了解顾客变化的需求和期望,收集、整合顾客的投诉,对顾客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跟踪,测评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,并对上述顾客信息进行分析;驱动产品、服务与业务流程的改进和创新,追求卓越。
3、组织和个人的学习
要实现最高水平的经营绩效,就必须在组织和个人的学习上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学习”超越了教育培训,意味着通过评价、研究、体验和创新而获取新 的知识和技能。
“组织的学习”包括持续改进和重大变革,意味着“与时俱进”,通过研究开发、评价与改进循环、员工和顾客的设想和意见、最佳实践的分享和标杆对比来实现。
“个人的学习”通过教育、培训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来实现,是高回报的投资。
学习必须根植于组织的运行中,在做中学、学中做,学以致用。
学习不仅直接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,而且还能提升反应、适应、创新能力和效率,从而带给组织更强的市场实力和绩效优势,也带给员工更高的满意度和追求卓越的动力。
4、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
组织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不断增长的知识、技能、创造力和工作动机。
要让顾客满意,首先要使员工满意。“尊重员工”意味着以人为本、人性化,意味着要致力于员工的满意、发展和权益,包括为员工提供学习和知识共享 的机会,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;营造一个鼓励员工参与和创新的环境,对员工取得的绩效予以认可;改善工作环境,为员工提供工作和生活支持,保障员工的权益。
除了与员工建立内部合作伙伴关系,还要与顾客、供应商、银行、社会团体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,以有利于组织进入新的市场领域,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,增强组织与合作伙伴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优势。
为建立成功的内外部合作伙伴关系,应着眼于共同的长远目标,从制度和渠道上保证做到互相沟通,形成优势互补,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。
5、快速反应和灵活性
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、信息化和“快鱼吃慢鱼”的时代,电子商务要求更加迅速、灵活和个性化。要在竞争中取得成功,就必须具有快速反应和灵活性方 面的能力。
为了实现快速反应和灵活性,就要实施并行工程,缩短产品创新、开发和生产周期,精简机构和流程,培育掌握多种能力的员工,以及具备在不同过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。
时间绩效的所有方面都变得越来越重要,周期时间已成为关键的过程指标。时间绩效的改进通常会同时推动在质量、成本和生产率等方面的改进。
6、关注未来
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,要有坚定的未来导向,追求可持续的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,让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对组织建立长期信心。
要预测和分析影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,根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, 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,并配置资源进行战略部署。
关注未来还包括重视员工和供应商的未来发展,实施有效的继任策划,创造创新机会,预见应承担的公共责任。
7、促进创新的管理
“创新”意味着对产品、服务和过程实施富有意义的变革,形成新的竞争优势,为组织绩效带来新的突破,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。唯有创新,才能在竞争中取胜。
创新不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创新,管理创新同样重要,包括思想观念、组织结构、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等所有方面的创新。
应领导和管理创新,使之融入日常工作中,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,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地参与变革(要有危机意识)、接受变革(能够容忍失败)、管理变革(实施风险管理),并有效利用组织和员工积累的知识进行创新。
8、基于事实的管理
“基于数据和事实”是传统经验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的分水岭。组织的管理必须依据对其绩效的测量和分析。
应建立与关键战略及过程保持一致的关键绩效测量指标系统,以测量顾客与市场、财务、资源、过程有效性以及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绩效,监测 组织运作。
对绩效的水平、趋势进行分析,并与竞争对手、与标杆对比,用于绩效评价、战略策划,并驱动改进和创新。
9、社会责任
领导应率先垂范,履行公共责任、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,并建立适当的测量指标。
“公共责任”包括保护公共环境、健康、安全和节约资源等,预防问题发生,提供问题发生时的坦诚应对方案,保持公众的知情权、安全感和信心。不能 仅满足法律法规要求,应持续改进、超越要求,做卓越的企业公民。
“道德行为”强调在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事务和交往中恪守诚信准则等道德规范。
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。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,积极主动地牵头或参与公益事业,并影响其他机构共同支持。
10、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
组织绩效是否卓越,最终体现在能否取得卓越的经营结果。
经营结果不能仅是销售额和利润,应包括顾客与市场的结果、财务结果、资源结果、过程有效性结果、组织治理和社会责任结果。这些结果要为股东、顾客、员工、供应商和社会等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,在避免冲突中创造和谐共赢。
“结果”应是有“因”之果,是“过程”的结果;“过程”的成熟度如何要看“结果”,“过程”的改进应以“结果”为导向;“结果”的成熟度也要看是否 经过“过程”的努力而取得。
11、系统的视野
卓越绩效模式为管理组织及其关键过程、实现卓越绩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野,其7个类目构成了系统的7个模块,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整合机制。
“系统的视野”强调综合、一致、整合,以实现“协调一致,融合互补”。
“综合”意味着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。上下要同欲,视野要宽阔。要“见木又见林局部的优化往往不是整体的优化”局部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;消除部门间壁垒。
“一致”意味着确保从使命、愿景、战略,到过程、测量指标、措施的一致性(纵向)。
“整合”建立在“一致”的基础上,意味着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各独立部分以充分互联的方式运作(横向)。
“系统的视野”要求领导具有远见卓识,监测和改进绩效;还要求以关键绩效指标为纽带,联结愿景、战略、过程、改进和知识管理,以取得组织的成功。
基于学习先进、结合国情、融入条款的原则,新版GB/T 19580标准在“引言”中提出了以下九项基本理念:
(1)远见卓识的领导。
以前瞻性的视野、敏锐的洞察力,确立组织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,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。
(2)战略导向。
以战略统领经营管理活动,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。
(3)顾客驱动。
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、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,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,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。
(4)社会责任。
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,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
(5)以人为本。
员工是组织之本,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
性、积极性为中心,促进员工的发展,保障员工的权益,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。
(6)合作共赢。
与顾客、关键的供方及其他相关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,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,实现共同发展。
(7)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。
组织的绩效源于过程,体现于结果。因此,要重视过程,更要关注结果;要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,实现卓越的结果。
(8)学习、改进与创新。
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是组织追求卓越的基础,传承、改进和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(9)系统管理。
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,以科学、有效的方法,实现组织经营管理的统筹规划、协调一致,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。
文末有卓越绩效模式导入的主要服务项目,如您有相关需求可以留言咨询。
文章源自网络,仅作学习交流,如侵删